荡子
词语解释
荡子[ dàng zǐ ]
⒈ 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⒉ 浪荡子。谓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败坏家业的人。
引证解释
⒈ 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引《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荡子行不归,空牀难独守。”
李善 注:“《列子》曰:有人去乡土游於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
唐 杜甫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参卿休坐幄,荡子不还乡。”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赵五娘忆夫》:“君身岂荡子,妾非荡子妇。”
严复 《出都留别林纾》诗:“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 支那 荡子肠。”
⒉ 浪荡子。谓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败坏家业的人。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妾 章氏,小字 阿端,误适荡子,刚愎不仁,横加折辱。”
清 周在浚 《行述》:“女, 吴兴 人,北里 朱某 计购之渡 江,逼与荡子夜合,女弗从。”
巴金 《沉默集·丹东的悲哀》:“他说那些喝酒赌钱吃得饱饱贪图淫乐的荡子,是共和国的大敌。”
国语辞典
荡子[ dàng zǐ ]
⒈ 游子。指远行不归,流荡忘返的人。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参卿休坐幄,荡子不还乡。」也作「宕子」。
引《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近浪子
最近近义词查询:
熟练的近义词(shú liàn)
大摇大摆的近义词(dà yáo dà bǎi)
优良的近义词(yōu liáng)
形体的近义词(xíng tǐ)
恩怨的近义词(ēn yuàn)
源泉的近义词(yuán quán)
现在的近义词(xiàn zài)
木炭的近义词(mù tàn)
漫步的近义词(màn bù)
规划的近义词(guī huà)
林林总总的近义词(lín lín zǒng zǒng)
煤油的近义词(méi yóu)
眉飞色舞的近义词(méi fēi sè wǔ)
陪同的近义词(péi tóng)
处处的近义词(chù chù)
药品的近义词(yào pǐn)
进出的近义词(jìn chū)
平坦的近义词(píng tǎn)
相合的近义词(xiāng hé)
机缘的近义词(jī yuán)
不伦不类的近义词(bù lún bù lèi)
自身的近义词(zì shēn)
增长的近义词(zēng zhǎng)
心理的近义词(xīn lǐ)
若干的近义词(ruò gā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