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 (囫圇吞棗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ú lún tūn zǎo,囫囵吞枣是贬义词。。。。

拼音读音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怎么读
注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ˊ
繁体囫圇吞棗
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例子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正音“囫”,不能读作“wù”。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辨形“枣”,不能写作“束”。
辨析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囫囵吞枣不能。
谜语吃枣子不吐核
近义词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反义词融会贯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
英语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俄语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без разбóру
日语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内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德语eine Dattel hinunterschlucken,ohne sie zu kauen-etwas lesen,ohne es zu verstehen
法语manger les jujubes sans les mǎcher(tout gober)
※ 成语囫囵吞枣的拼音、囫囵吞枣怎么读由中文网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鸣锣开道 |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束手无策 |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全科人儿 |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
起兵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故步不离 |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
举贤任能 |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语短情长 |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春冰虎尾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茕茕孑立 | 孤独无依的样子。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离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见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屡试不爽 | 屡次试验都不错。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